本書是旅美學人廖保和博士的傳記,細述出身困苦農家的廖保和憑著自己的努力,以優秀的成績,從成功大學畢業,負笈美國在奧克拉荷馬大學華盛頓大學分別拿到碩士博士學位。
他以創新觀念改變了美國甚至全世界養殖漁業,而在水污染處理上,亦有舉足輕重地位;他是世界知名的環工界大師、養殖界的教父,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的建館大功臣,承攬過全30幾個國家的重大工程,他讓KCM邁向國際,是工程大師亦是傑出企業家。
其待人寬和及助人為樂的作為,也多有描述。以百萬美金在華盛頓大學設立獎學金,補助成大畢業生前往深造;另設立了永久性的獎學金,供樹德科技大學學生到奧克拉荷馬大學進修;對親族、朋友更是照顧有加。
把成就與財富拿
哈特佛 650來奉獻,如此寬厚無私,就是廖保和過人的風範與不凡的人生。
作者簡介余淑慧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碩士,曾任三立電視台企劃、新視紀整合行銷公司策劃、中天新聞台製作人。
著有《築愛後山》、《正向思惟,改變生命的力量》、《我的□、我的某》大愛劇場改編電視小說。
第一章:扭轉命運的農村小子前言
一九四○年代台灣的農村小孩,打從五、六歲開始就得幫忙農事,但他們從不覺得生活辛苦,只是很努力地在貧乏中尋開心。偶爾想吃點好料時,幾個小孩一吆喝,結伴去水溝抓魚蝦,田裡捉泥鰍、鱔魚或田螺,回家之後,只要加點蒜頭、鹽巴就能讓全家人打打牙祭,生活過得既快樂又單純。
高雄大貝湖畔那片綠油油的稻田,與同伴們童稚的笑聲,正是出身在這兒的廖保和博士,最珍貴的童年回憶。然而,真正讓他勉懷一輩子的,其實是父親在田裡辛勤耕種的身影。
靠著種田養大自己的八個小孩及大伯的女兒,雖然不識字,卻深諳做人的道理,他形容自己的父親:「人很好,就算身上只有五塊錢,他也會掏出來給人家。」這樣的助人胸懷,在廖保和的心中埋下了種子。
歷經父親被騙地、兄弟分家的情感疏離,廖保和了解,唯有離開農村,才能找到未來的機會,他奮力求學爾後揚名國際,莫不是父親的身教引領著這個農村之子奮鬥的方向……
高雄澄清湖的美相當脫俗,湖光倒影間盡是繁茂的綠意,稀有水鳥年年過境,增添不少空靈的景致;每到夜晚時分,月光映照下的靜與美,更是讓人聲不敢過度喧囂,任何人都不忍破壞這寧靜的好夜色。據風水師說這裡藏有地靈人傑的好氣場。
大貝湖的地靈人傑
的確,這裡既是知名的風景區,更是現今高雄地區炙手可熱的高級住宅區,能在這邊擁有一塊綠地、一間別墅,都是相當令人欣羨的財富,然而在七十年前的日治時代,過往稱為大貝湖的澄清湖周邊,只有一望無際的農田,縱有水光山色,生活在這裡的人們,共同擁有的卻是貧窮。
即使日本人走了、國民政府的軍隊開進來,終日勞動只求溫飽的善良百姓,也因二二八事件蒙上陰影,戰後持家的這一代,總在愁苦擔憂之中渡過。一九三八年出生的廖保和博士,正是在這樣的時代氛圍裡成長,物資的貧乏、教育資源的窘迫,希望在這裡是瞧不見的,然而這是養育他的家,也是他立志離開的原鄉,更是激勵廖保和一生奮鬥向上的地方,靠著揚名國際的名望,他以自身的成就,註解了大貝湖的地靈人傑。
對四十四年前即去美國發展、離鄉多年的他來說,幾次回鄉看到故鄉的改變,也見到許多過往熟識的耆老逐漸凋零,濃濃的懷鄉情緒中,摻雜了些許淡淡的哀愁。
童年的歲月永遠是那麼的難忘!時光若推回一個孩童最早的記憶,廖保和意識到三、四歲時,曾袓母去世,父母外出種田,家裡開始沒有大人照顧小孩子的日子,總是只有他和妹妹被留在家中。
小小年紀的他,每天中午會自己拿了碗和筷子,走到一位殺豬屠戶的鄰居家,鄰居會餵他吃點豬肉。吃飽以後,就慢慢地走回家,鄉村的道路沒什麼車子,小男童在路上晃阿晃的,口渴了就雙手合掌撈起田裡的水喝,吃的太飽就在田梗邊睡覺。如此單純天真地過了一兩年,這是他童年最幸福的記憶。
到了五、六歲,開始得幫家裡做事的時候,身體已經非常健壯,日後工作再怎麼辛苦也不怕累,肯定是幼時獲得較好的營養補充之故。廖保和一直記得這份鄰人給予的恩情。
爾後,他從美國回鄉,曾回溯當年那條去吃豬肉的道路,才發現兩家的距離大約有一百公尺之遠。遺憾的是,鄰居已經搬家,廖保和沒有機會再報答他,只能大聲叫出他的名字:「黃興添。」
六歲以後,童蒙漸開的廖保和,已經可以感受到父母的辛勞,童年不再是無憂無慮。由於父親是佃農,稻穀是主要的收入,卻因不識字而屢受欺凌,常常拿出去八包稻穀卻只收到六包的錢,父親無奈的神情深印在廖保和的腦海裡。
讀書識字的重要性他體會,父親也重視孩子們的教育,但上學在當時也算是蠻奢侈的一件事,由於戰後台灣農村的教育並不普及,包括新莊、鼎金、本館、新大港、安東、安西、寶珠溝(現寶獅)、灣仔內等八個村莊的孩子都只能唸鼎金國小(位於現今高雄民族路的高雄屠宰場北邊)。
廖保和住得遠,每天要走二個小時的路去上學,直到四年級下學期,一場颱風將學校吹毀,學校還轉移陣地,借農人的羊寮上課(現在的八○四醫院南邊)。
自動注射器哪裡買